当前位置: 主页 > 粤圈生活报 > 新闻 >

潮州非遗守艺人,让麦秆画“活”起来

来源: 2022-08-19 20:00:07 阅读:170930
导读: 

——广州新华学院风吹麦秆实践队访谈潮州麦秆画守艺人

导语: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麦秆画的起源、历史、整体业态等情况,广州新华学院风吹麦秆实践队于2022年7月9日至7月12日前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分别对四位潮州麦秆画守艺人进行了访谈。

潮州麦秆画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屡次获得国家工艺大奖。它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受到中外艺术爱好者的赏识和喜爱,曾行销全世界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还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赠送一些国家元首、国际友人的艺术珍品。

在 20 世纪40-70 年代,潮州麦秆画及其工艺大量销往东南亚、欧美各国及香港,一度迎来辉煌时期。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在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麦秆画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市场萎缩、人才凋零的困境,从业者几乎流失殆尽。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潮州麦秆画的起源、历史、整体业态等情况,探索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广州新华学院风吹麦秆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7月9日至7月12日前往潮州市湘桥区,分别对传承人方志伟馆长、刘桂荣大师、李两丰大师以及郑烨娃老师进行了访谈。

方志伟馆长——点麦成金震外宾

方志伟,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潮州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潮州麦秆画研究艺术馆馆长,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定点潮州麦秆画研发中心负责人,潮州麦秆剪贴画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

图为方志伟馆长

与其他省份的麦秆画相比,潮州麦秆画最吸引人的艺术特色是立体感。方志伟馆长表示,立体感是潮州麦秆画的核心,在立体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其更惟妙惟肖是他的使命。在这方面上,方志伟馆长不仅学习了国画的绘画技巧,也借鉴了潮州其他工艺的制作手法,例如木雕、泥塑、潮绣、陶塑等。

最令方志伟馆长印象最深刻以及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他受邀用麦秆画的形式翻作油画《贝多芬》。他表示,该作品随他去法国巴黎参展,惊艳无数外国人,他向外国人证明潮州麦秆画也能做出油画的美甚至超越油画,实现独特的美,这令他感到非常骄傲。

对于当前潮州麦秆画的整体业态,方志伟馆长遗憾地表示,难以机械化是潮州麦秆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硬伤,即使他们技术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中一流的,但缺少年轻人的加入。一幅精美的麦秆画作品的制作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在的年轻人变得浮躁、激进,难以坚持下来。

他表示,不单是麦秆画,任何一个传统工艺都应该在国家的支持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但如何把技艺传承好的同时做好创新,守艺人需要做出巨大努力。

刘桂荣大师——独守匠心五十年

刘桂荣,广东省潮州市麦秆剪贴画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从事麦秆剪贴画创作设计五十余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并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金奖、银奖。他曾在《广东工艺美术》等刊物发表了《浅谈麦秆山水贴画的设计与制作》、《浅谈麦秆剪贴画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作用》、《论工艺礼品盒设计的合理性及发展状况》、《潮州麦秆画——独具魅力的挂屏艺术》等多篇学术著作,以助于麦秆剪贴画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刘桂荣大师

刘桂荣大师五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潮州麦秆画。他1972年毕业那会刚好碰上潮州工艺复兴,于1973年正式开始学习潮州麦秆画,到今年已经是50多年的时间了。谈到工艺之间是否相通的问题时,刘桂荣大师提到,他从小就比较喜欢书画,绘画对潮州麦秆画非常重要,因为要懂这些基础才能做好一幅传神的作品。

此外,“非遗进校园”活动一直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刘桂荣大师也在躬身力行来做这件事情,但他对当今潮州麦秆画的业态感到遗憾。他表示,南方的麦秆画制作得比较精细,外地都做得没有这么精细,他真的不太希望失传。潮州麦秆画能否传承下去,得看学生的耐心和信心了。他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进潮州麦秆画的发展当中。

李两丰大师——大胆创新夺金奖

李两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剪贴画潮州市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其注重融合潮州人文景观元素方面的创作,创作了《潮州牌坊街》《潮州古城图》《潮州八景》等作品。他希望,通过题材与工艺的创新,让传统麦秆画吸引更多人的观赏兴趣。他创作的潮州麦秆画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的殊荣。

图为李两丰大师

李两丰大师谈及入行的缘由,他认为可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潮州众多工艺美术种类中,李两丰大师被潮州麦秆画深深吸引,不到20岁就开始系统学习麦秆画创作。兴趣使然,坚持创作,短短几年,就有了一定的水平。

不同于传统想法那样将麦秆以片、条、丝等形式进行组合,他创造性地将麦秆剪碎,用筛子筛选出不同颜色和大小的麦秆粒并将其铺撒在画板上,进行上胶、定型的步骤。李两丰大师用此方法创作的《潮州牌坊街》也荣获广东工艺金奖。

李两丰大师表示,他见证了麦秆画从鼎盛,低迷到复苏的三十年。在低迷的那段艰难时光里,身边一起学习麦秆画技艺的伙伴纷纷转行,但他依旧坚持学习,埋头创作,一直坚持下来,不仅是因为创作麦秆画带来的乐趣,更是因为内心对潮州麦秆画的深厚感情。

郑烨娃老师——世家传承守初心

郑烨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剪贴画潮州市传承人,中级工艺师,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研究员,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2014年,郑烨娃与他人合伙创办臻素工作室,开设臻素大讲堂和客栈并创设研学活动,助力潮州麦秆画的传播发展。

图为郑烨娃老师

图为郑烨娃老师向团队介绍潮州麦秆画传承谱系

郑烨娃老师出生于广东省潮州湘桥区工艺美术家庭,在祖父及父亲郑和大师的熏陶下,从小便开始学习潮州麦秆画制作工艺。三代人都与麦秆画打交道,郑烨娃老师深刻地体会到这门工艺的一个短板,即面临失传的局势。从事麦秆画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郑烨娃老师开始意识到仅靠传统的传承方式让潮州麦秆画开枝散叶是行不通的,于是,郑烨娃老师自2012年起,便在潮州高级技工学校开班授徒,此后又在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课,教授关于麦秆画创作的课程,加强宣传推广潮州麦秆画。

进入学校教学后,郑烨娃老师开始收徒,后又成立了臻素工作室,并联合其他传统工艺的工艺师开设传统工艺研学课程和以潮州麦秆画为主题的客栈,以期望在推动潮州麦秆画的推广、传承和创新的同时,为麦秆画传承人——自己的徒弟提供更加全方位的锻炼平台,使她们能在麦秆画创作行业里生根发芽。

麦秆画的传承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郑烨娃老师表示,资本提供的渠道及方式不能违背她的初心。她坦言平凡是生活的本色,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工艺师,仅能一心钻研作品创新,难有更多精力进行宣传、销售等方面的专业化管理。但不凡是生命的追求,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她时刻做着对潮州麦秆画的宣传与教学,盼望着潮州麦秆画欣欣向荣的未来。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访谈,可以得知,潮州麦秆画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潮州当地的文化瑰宝,但却慢慢地淡出到人们的视野之外。而四位老师的坚持,不仅让我们看到潮州麦秆画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守艺人的工匠精神。希望守艺人能将潮州麦秆画传到每一方土地,加入潮州麦秆画的年轻人能将看到的魅力传到每一个角落,让潮州麦秆画开花灿烂!

文字|风吹麦秆实践队

图片|风吹麦秆实践队

审校|孙华玲老师

实践团队|风吹麦秆实践队

 

(正文已结束)

(编辑:匿名)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